早产儿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 日)分娩的新生儿,通常体重小于2500 g,根据胎龄或出生体重的不同分为低危早产儿和高危早产儿。
1.低危早产儿即胎龄大于等于 34 周且出生时体重大于或等于 2000 g,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并发症及出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即胎龄小于 34 周或出生时体重小于 2000 g,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及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近年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临床症状
早产儿与正常儿相比,外观尚未发育成熟,易发生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窒息、心率通常偏快、血压较低、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常有哺乳困难、溢乳等表现。
治疗原则
发生早产及即将发生难以避免的早产时,应立即转院至有新生儿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早产儿的治疗应从产房就开始,进行各系统综合管理。早产儿出生后均需由新生儿科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病情需要时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诊治。
严重性
早产儿可合并以下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严重脱水、体温异常、代谢紊乱、贫血、喂养不耐受、严重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听力发育异常等。
重要提醒
早产儿出院后必须随访, 根据高危因素决定随访周期,一般情况下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应1~2 个月随访 1 次, 后半年应 2 个月随访 1 次, 以后仍需继续随访。随访的重点是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评估, 做行为测试、头颅b超或磁共振检查、脑电图等检查, 随访过程中发现问题, 应及时将患儿转给相关科室采取干预措施。
典型症状
早产儿的典型症状包括:
1.外表:皮肤绛红,水肿,胎毛多,头发呈短绒样,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乳晕着色浅、乳房结节<0.4 cm,生殖器方面女婴大阴唇未覆盖小阴唇,而男婴睾丸未降入阴囊,足纹不清未超过足掌 1/3,指( 趾)甲未达指、趾端。
2.体重:生后一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 10-15%左右。
3.体温调节能力差: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呼吸系统:易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
5.循环系统:因动脉导管关闭延迟而易发生心衰。
6.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能力差、甚至无吞咽反射,可出现呛咳、吐、泻及腹胀等情况。
7.神经系统:各种反应相对较差,嗜睡,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
8.肝脏功能:肝脏不成熟,导致生理性黄疸时间较长且重,甚至发生核黄疸。
9.造血系统:易发生贫血、出血及溶血。
10. 肾脏功能:肾脏功能弱,容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11. 免疫功能:抵抗力弱,更易感染,发生败血症。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视网膜出现异常,未经治疗的严重患者,可导致视力损伤。
并发症
1.呼吸系统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和哮喘、胃食管反流及胃肠炎等。
2.营养缺乏、生长障碍:与足月出生的儿童相比,早产儿更可能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可持续至学龄期。
3.慢性疾病:出生体重小于 1000 克的早产儿,更可能发生慢性肾脏病、肺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血管改变甚至一些慢性健康问题和残疾。
4.语言障碍:早产儿可能出现表达性语言及发音清晰度迟缓的情况。
5.神经发育异常:包括认知能力受损及特定性学习障碍、运动障碍,轻度的精细运动或大运动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视力及听力损失等。
6.行为和心理影响:包括广泛性焦虑、抑郁及同伴交往困难。
7.感染:早产儿抵抗力弱,易发生血源性感染,导致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脑膜炎等,病情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相关检查
对于早产的新生儿根据情况可能进行的检查有:
1.血糖测试:检查是否并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
2.脑电图检查:部分早产儿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以选择通过脑电图或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发现脑功能异常。
3.头颅影像学检查:早期超声首选,病情稳定后建议磁共振检查,可以观察是否存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早产相关颅内病变等征兆。
4.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以及血液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生化指标、细菌培养、免疫学指标等。检查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5.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异常的情况。必要时选择腹部x线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异常。
6.眼底检查:所有胎龄<35 周早产儿均需进行眼底检查以早期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rop)。
7.听力检查:所有早产儿在住院期间或出院随访时均建议进行听力检查,包括耳声发射和脑干诱发电位,以早期发现听力损害。
8.其他检查: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和出院随访时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项目检查以发现早产儿相关合并症和后遗症。
治疗方针
发生早产及即将发生难以避免的早产时,应立即转院至有新生儿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早产儿的治疗应从产房就开始,进行各系统综合管理。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早产儿出生后均需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于早产儿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诊治。
日常护理
1.注意保温,监测早产儿奶量、尿量、大便情况等情况。
2.注意早产儿的呼吸情况、皮肤颜色是否改变、体温是否正常。
3.定期对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检测。
4.按时返院到进行随诊及检查。
5.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急症治疗
出生后,需要立即将新生儿置于预热好的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擦干、保暖、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通气,如有窒息,则应进行窒息复苏,稳定后转运暖箱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对症治疗
1.监测早产儿呼吸、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必要时,给予外源性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刺激呼吸中枢药物及呼吸支持。
2.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定植菌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发现早产儿出现感染征象时,及时完善感染指标检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支持治疗。
3.防治早产儿可能出现的颅内出血,维持各系统及内环境稳定,维生素 k1 肌注,定期监测头颅超声。
4.应用皮温调控的暖箱,使早产儿处于中性温度、湿度之中。
药物治疗
1.维生素k1:预防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新生儿出血症。
2.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
3.枸橼酸咖啡因:可用于呼吸暂停的防治。
4.糖皮质激素:主要选择性用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
5.消炎痛或布洛芬: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
6.抗生素:根据病原特点及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7.葡萄糖滴注:用于有新生儿低血糖或不能肠道喂养的患儿。
8.根据患儿情况补充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及治疗贫血的发生。
光照疗法
早产儿发生黄疸时,根据其黄疸程度可进行蓝光治疗。进蓝光箱前要进行体温监护,检查患儿皮肤完整性、有无臀红、有无硬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止患儿抓伤皮肤。佩带黑色眼罩以防止视网膜损伤。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应对产前检查予以重视,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
2.早产儿高危人群应进行早期、适宜的围产期保健。
3.母亲在孕期时,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应及时补充营养。
5.可适当锻炼身体,进行一些适合孕期的运动,增强体质。
6.孕中期性生活应注意频率和力度,孕晚期禁止性生活。
7.防止便秘,喝蜂蜜水,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免排便困难诱发早产。